夏目漱石 长篇 小说《心》 电子书 epub mobi格式

  • 夏目漱石 长篇 小说《心》 电子书 epub mobi格式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0-3岁英文动画

《心》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作品,至今仍跻身于日本中学生最喜欢读的十部作品之列。它是一部利己主义者的忏悔录,深刻揭露了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

内容简介
《心》讲述的是“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同时也赢得了房东太太的好感,但却因年少时曾受到叔父的欺诈而对他人时存戒心,迟迟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先生”的好友K住进了房东家里,也爱上了小姐,直率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在表面上批评K“不求上进”,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结婚。知道了这一切真相之后的K在绝望中自杀了,同时K的死也留给“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责,婚后的“先生”一直无法忘却K,他的内心无比的寂寞,终于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作品赏析
主题

小说一开始就把“我”和先生紧紧地拴在一起。“我”之所以在镰仓接近先生是因为他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总觉得自己好像在哪儿见到过似曾相识。为了进一步结交先生“我”回东京后便常常到先生家拜访。希冀他会给“我”些许启示。可先生的言谈举止总是像谜一般让人捉摸不透。这就是小说的伏线亦是夏目漱石匠心独运的小说创作手法。整部小说是通过“我”眼中先生的行为素描来设谜、解谜的。[1]

首先先生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无论是起初应酬的时候还是有了深交以后都没有多大变化总是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十分冷淡的感觉?猜不透他为什么整日只在家里思考、学习而不到社会上工作?为什么独自去杂司谷墓地扫墓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和夫人十分恩爱却为什么反复流露出“爱情是罪恶的”?对“我”这样一个没有恋爱经验的人来说怎么理解其中的含义?当一个个谜面令人费解时作者又让先生表白:“我连自己本人都不相信也就不能相信别人除了诅咒自己之外别无他法。”“你不要太相信我。太相信了迟早要后悔的。对于欺骗自己的回报便是残酷的报复。我就是想为了不受将来的屈辱才要拒绝现在的尊敬。我宁愿忍受现在的孤寂而不愿忍受将来更大的孤苦。”“我们在充满自由、独立和自我的现代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必须品味这种孤苦吧。”先生对人对社会的这种感悟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就连夫人也在疑惑:先生为什么会这样憎人厌世?当先生得知“我”的父亲身患顽疾为什么忠告“我”:“如果你家有财产我觉得现在就应该解决好趁你父亲健在时最好把应得的财产妥善处理好万一出了什么事最麻烦的就是财产问题。”“在关键的时候谁都会变成坏人尤其是在金钱面前。”这一连串的问题为引向小说的高潮做了重要的铺垫。[1]

从先生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感悟最深的人生经验就是:“爱情是罪恶的”“人是不可信的。”虽说自己当时对此还懵然无知但“我”觉得和先生谈话“比在学校听课受益。先生的思想比教授的见解要宝贵。总而言之保持自我不善于言谈的先生看上去要比站在讲坛上传授知识的名师了不起”;“在我眼里先生确实是一位思想家。但是在这位思想家所持的理念中像是隐含着一个强烈的事实。”这事实蕴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先生的伦理、思想和内发性的人生观使“我”和先生有了一种精神上的亲子关系。以至后来先生把遗书寄给“我”。从中“我”既了解了先生的过去又弄清了摆在“我”面前的所有疑团。[1]

然而另一件事却再一次改变了先生的人生轨迹。那就是同乡好友K的自杀事件。当K为了心中的道义走上了自己选择的道路而背叛养父的意愿遭到养父斥责、与家父决裂时先生为了使K尽快摆脱困境恢复、调理身心健康而说服夫人硬把他拉进自己的生活圈子。然而当先生发觉K倾心于小姐并抢先对自己表白内心时先生便立即抓住K的弱点出于强烈的嫉妒心和利己心抢先向夫人表达了自己要娶小姐为妻的意愿。K为此而自杀了。K的死使先生猛然醒悟。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竟和叔父是同一类的人。在爱情方面虽然自己靠欺骗获胜了但在人格上却失败了。一向厌恶别人的先生也终于厌恶自己他害伯走向社会中同人打交道、害怕再次受骗更害怕自己再次伤害别人因此他只好把自己封闭在狭窄的、令人窒息的空间中无所事事。[1]

《心》中的“先生”殉死的明治精神就是民权论与出世论相结合的明治精神。这一点也许从夏目漱石生平的主张)个人主义上得到印证。夏目漱石在他的演讲中阐述了他的个人主义观点:“第一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个性;第二权力必然伴随着义务;第三从社会得到必须要承担回报社会的责任。”这是他给个人主义提的三个条件。“发展个性使用权力使用财力的前提是必须拥有完善的人格。”“个人的自由建立在个性的发展之上个性的发展关乎幸福。”“尊重他人的同时尊重自己。.这是夏目漱石关于个性与人格的观点。在谈及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他说道:“各个的自由与国家的安危息息相关国家危险时个人自由受限国家安泰时个人自由膨胀。”“国家虽重要但不能一天到晚挂在嘴上。买豆腐人是为了维持生计买豆腐不是为了国家。”“国家安泰时应当以德义之心高的个人主义为主。”同时他也说道:“没有党派之心的个人主义虽然不会造成权力与金钱的滥用但潜藏与内心的寂寞在所难免孤独如影随形。”《心》中的知识分子K!“先生”的自杀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不和时宜”的民权论的明治精神的终结。而《心》整篇小说要探究的就是这种“孤独”的必然性。[2]

夏目漱石在《文艺与道德》的演讲中提到所谓“德育”:“全盘接受对于完整模型的标榜以及达到这个模型需要的努力修行和积累功绩就是古已有之所谓的德育。匆从这里不难看出K的原型正是传统道德伦理约束下的典范出于同情大于友情的成分“先生”把无处容身的K带到借住的房东太太家想着房东太太与“小姐”的温暖或许多少让K有点人情味。这种怜悯中带着“先生”不自觉的伪善而正是这种伪善使得“先生”没能对“小姐”和K坦白自己的感情而由于伪善导致的嫉妒将事情进一步恶化。“先生”嫉妒同样恋上“小姐”的K能坦白自己的感情从而陷人了苦闷与矛盾中。[2]

另一方面恋上“小姐”的K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在向“先生”吐露心迹时被“先生”认为“不求上进的人是傻瓜”。这原本是K的话如今被先生抛给自己K觉得自己离开一贯坚持的“道路”陷人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是“先生”的策略毫无疑问他成功了。K的原则在此时成了束缚自己的枷锁一边是坚持的道路一边是“小姐”而“先生”的话问是将K逼上绝路的要因之一。“我几次说过他这人虽然刚强倔强但同时又分外诚实耿直所以在这种矛盾受到谴责的情况下性格上他绝不会不以为然。目睹他的反应我终于放下心来。旋即他碎然问:决心?没等我回答又补充到:决心?决心到不是没有。语调很像自言自语又近乎梦吃。出于嫉妒与对他人的不信任“先生”将K的决心理解为对“小姐”之爱的决心并觉得K将会将他倔强的性格发挥在对“小姐”的爱慕上。这是这种嫉妒与伪善使得“先生”绕过K直接向夫人(房东太太)挑明想娶“小姐”为妻的愿望。[2]

之后便是“先生”良心煎熬的开始。出于伪善“先生”无法向K坦白自己已经告诉房东太太将“小姐”许配给自己。当K从房东太太处得知这一消息时表面的平静酝酿着死亡的暗涌。没过几天K割腕自杀于房中屏风上留下了鲜红的血迹。“先生”从学校回来看到的是友人用死表明的“决心”与被出卖的“申诉”。“我的眼睛往他房间一扫顿时如玻璃球做的假眼一样停止了转动。我木棍一般定在那里。这一感觉如疾风掠过我之后我又暗叫失策。一道不可逆转的黑色光柱贯通我的未来一瞬间把我的整个生涯可怖地展现在我眼前。尽管K的遗书只是将死因写为“懦弱无能前途无望”。可以说K是在自己价值观的矛盾纠葛!友人的背叛以及失恋中结束了生命。

K死后巨大的良心谴责与进一步的自我厌恶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先生”。意识到原来自己与叔父本无二致对他人的不信扩大至自己变得厌世。惟有对“小姐”的爱成为他活下去的理由但是“小姐”恰是连着自己与K的纽带。不管多么想对她尽一点心但始终抵不过那巨大的黑影。“先生”从被害者变成加害者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利己的罪恶变得绝望。[2]

夏目漱石个人主义的演讲中曾经说道他自己是在自我本位中找到了力量但同时他指出:“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得不瞪着眼睛四处张望时刻处在不安中有时变得恐惧。”孑然一身的“先生”正是处在这种恐惧之中夏目漱石笔下人际关系中的醒凝与暗影随着K的死暴露在我们面前。在自我与他我以及社会人际关系中有着不可能解决的阴暗面这种阴暗面如同对爱的渴求那样自然而强烈有时无法避免。这种阴影后来让“先生”与妻子的关系建立在幸福的假象上“先生”永远无法得到一丝安宁。[2]

终于明治天皇去世乃木希典大将(甲午中日战争的攻占旅顺的主将,日俄战争的主将是当时军国主义的典型代表)与妻子在天皇大葬时殉死(日本武士有主人死后为表忠诚殉死的传统虽然被人讴歌但很少有人会去做)。“先生”选择在这种场合下结束自己的生命。“先生”为自己冠以殉死于明治精神之名也是夏目漱石对明治天皇以及明治精神的缅怀“先生”终于在良心的谴责与厌世的孤独中死去。[2]

在强烈的外来文化冲击下的自我定位现代化背后传统的丢失以及现代化社会不可避免的两面性随之而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必须要面对的难题。《心》正是暴露在时代的巨变下不可避免的人性的阴暗与孤独具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2]


夏目漱石 长篇 小说《心》 电子书 epub mobi格式图片
资源下载信息 https://pan.baidu.com/s/1Q_9XgK2fgf6t9Vraf1mx8g

avatar